下為內文
(最下面有新增補充...)
『越過死亡線觀後感』-死刑存廢之己見
在人權逐漸高漲的現代社會,死刑的存廢已成為一個受爭議的問題。「殺人者死」或許是支持死刑的思想基礎,而「人權」、「寬恕」及「愛」則是死刑廢除提倡者的中心信念,死刑的存廢已成為法律與道德倫理之間的問題。
在每件刑案中,除了受害者外,承受最大痛苦的,莫過於被害人和受刑人的家屬了。在台灣,【廢除死刑推動聯盟】強調:
犯罪需要被懲罰,但不是報復;人死不能復生,生命不能抵償也不能交換,加害者的死亡不會換來被害者的重新活過。
但是對於被害者及其家屬,將如何補償?而死刑的實施,對於其家屬也必有一定程度的傷害。
電影『越過死亡線』中,深刻的描繪出受刑人及其家屬與被害人家屬的身心。其中的死刑犯馬太,極力的要求修女海倫為他爭取假釋,並解釋他沒殺人,而法院對於假釋聲請的一一駁回,馬太也漸漸的面對死刑,直到行刑前刻,才坦承犯案,並且表現出對死刑的恐懼。由此顯現出死刑的作用及其必要性。
對犯罪人處以死刑,使其永遠喪失再犯能力,並以刑罰的嚴厲後果警告社會上的其他人,不要去犯同樣的罪,因而維護社會安全,才是死刑的目的。在很多國家,都曾廢除過死刑,但犯罪案件的增加,一一恢復其行,由此可見,死刑能有效的達到嚇阻犯罪的行為,唯有死刑,才能使犯人面對真正的恐懼,使其他人了解生命之重要,雖然犧牲的是一個家庭的悲劇,但換取的卻是整個社會合諧正義的力量,死刑,真有其必要性。
附錄:
「在很多國家,都曾廢除過死刑,但犯罪案件的增加,一一恢復其行」
這句話有網友提出質疑
我承認我只記得這段話是以前中學時代的社會科老師說的,當然,我知道老師說得不一定正確。
而這段話並未經過考證的確是我的疏失。
當然,這是三年前的作業。
放在這裡只是要保留大學的回憶罷了。
在此我承認上面那句我未經考證話可能是不正確的
只是我希望保持原作業的完整性
所以全文並不會更改
(如那句話真的看得很不舒服就請見諒了...)
「在很多國家,都曾廢除過死刑,但犯罪案件的增加,一一恢復其行」
回覆刪除不知道您的這個資料是取材自哪裡?我很想參考!
因為目前就現有的報告,都指出:目前有140個國家廢除死刑,除了少數(不超過5個國家)曾經廢除死刑又恢復死刑(但大部份恢復死刑後又廢除死刑)之外,大部份國家廢除了就廢除了。
此外,有些國家犯罪率是下降的,有些國家犯罪率是上升的。研究都指出,犯罪率的上升或下降和死刑沒有絕對的關係,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。
不好意思
回覆刪除這段話我記得是以前中學時代的社會科老師說的,當然,我知道老師說得不一定正確。
而這段話並未經過考證的確是我的疏失。
當然,這是三年前的作業
放在這裡只是要保留大學的回憶罷了